- 高血压中医如何辨证分型
- 中药如何治疗高血压白雪 副主任医师审核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三甲中医治疗高血压,讲究辨证论治,根据患者症状、体征、舌苔、脉象等情况,制定相应的治疗...
气节,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看重的品德之一,先秦时期有伯夷叔齐“不食周粟而死”,西汉有“苏武牧羊”,南宋有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文天祥和背着小皇帝跳海的陆秀夫。用鲁迅先生的话说,他们才是中国人的脊梁!

今天我们聊聊三国时期吴国最后一任丞相张悌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力战殉国:
看透蜀国将亡
张悌,字巨先,荆州襄阳郡人,他自少年时便可以辨析事物的是非同异。吴景帝孙休在位时(258年-264年),张悌任屯骑校尉。279年东吴灭亡的前一年,由军师升任丞相。张悌是一个能够明辨时势的人,他早就看透了蜀吴必将灭亡。

永安六年(263年),曹魏大军伐蜀,有人问张悌:“司马氏自从掌权以来,屡有祸变,虽然有足够的才智和勇力,但百姓没有服从他。现在又倾其财力远征蜀汉,士兵和人民疲惫不堪,怎么能成功?当年夫差伐齐,不是因为交战失败,之所以失败的原因,是因为他不考虑自己的根本,何况他要争夺土地呢!”
张悌说:“不是这样的。曹操尽管功盖华夏,威震四海,崇尚权术,征伐无度,百姓害怕他的严厉,但不感怀他的德行。曹丕、曹叡继承,在内兴建宫室,在外害怕雄豪,东西边境不停被侵扰,没有一年是安宁的,民心尽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已经很久了。

“而司马懿父子,重权在握,屡建奇功,废除了繁重的苛捐杂税,施恩于民,百姓愿意归服于他们。所以淮南三叛而他们的腹心未遭到侵扰,曹髦死了,周边也未受到惊动,摧毁强敌如折断枯枝,荡平叛贼易如反掌,任勇贤能的人,让他们各自尽心尽力,如果不是智勇超群,谁能够像这样啊?

如今蜀汉阉宦专朝,穷兵黩武,兵民疲弊。一心只想渔利于外,而不修缮守备之器。这是强弱不同啊。谋略高人一筹,趁危而攻伐,大概可以取胜的。如果不能取得胜利,没有过错也没有功绩,最终也没有退守北方之忧,为什么不可以呢?魏一旦灭蜀,对我们的威胁就更大了。”那个人嘲笑他的这番话,结果蜀汉真的投降曹魏。
守节力战殉国
天纪四年(280年),西晋大举伐吴,吴末帝孙皓命张悌督将军沈莹、诸葛靓,率众三万渡江迎战。到牛渚时沈莹说:“晋率全益州之兵力顺江而下。我们上流缺乏戒备,名将皆死,恐怕沿江各城,都将无法抵御啊。我们应集中众人之力,等待一战。现在渡江迎战,如果兵败,吴国就大势已去了。”

张悌说:“吴国灭亡,这是众人皆知的事,不是今天才发生的。我担心等晋军到牛渚,军心必定大乱。现在渡过江去,可以决一死战。如果我们失败了,那么为国捐躯,没有什么悔恨的,如果取胜,那么敌人就会向北逃亡。”
我们将积蓄万倍兵力,威势由难而上中道迎击,不担心不能破敌。如果按照您的计策,恐怕兵力散尽,我么只能坐以待毙,而君臣都投降,无一人死,不也是耻辱吗?”于是渡江迎战, 吴军大败。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,让人去拉张悌一起走,张悌不肯。

诸葛靓亲自前往,对他说:“天下存亡是有定数的,为何在此等死呢?”张悌流泪道:“仲思(诸葛靓表字),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。而且我还是孩童时,便为你家的丞相所赏识,我常常担心自己不能死得其所,辜负了名贤眷佑。现在可以以身殉国,为什么要逃走呢?不要再拦住我了。”
诸葛靓也流泪不再牵他,才走了一百来步,就见到张悌被晋军杀害。诸葛靓是诸葛诞之子,败军之后选择了逃亡,而张悌其实非常清楚吴国根本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,但他仍然选择渡江作战,慷慨赴死。张悌战死后,吴末帝孙皓投降,吴国灭亡。

罗贯中在《三国演义》中称赞“杜预巴山见大旗,江东张悌死忠时。”明朝学者周礼作诗评价“颠危国祚势难支,江左全收大将旗。张悌死忠怀食禄,为臣到此是男儿。”孙皓固然是个昏庸残暴之君,但张悌力战殉国,坚守了自己的气节,尽到了臣子的本分。
参考文献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吕思勉《三国史话》
上一篇:“稳定币第一股”Circle二季度收入同比大增53%,USDC流通量同比激增90% | 财报见闻
下一篇:没有了